? ? ? ? ? ? ? ? ? ? ? ? ? ? ? ?你未必出类拔萃,但一定与众不同

我是2020考研大军的一员,来自一个很普通的二本院校,学的电子商务专业,成功上岸西交大国际商务专业。有幸能与大家一起分享我的考研经历,对我自己来说也是另一种回味吧。

说实话,学校里比我优秀的人很多。论聪明,论才智,论能力,我都算不上出色。

虽然,大学期间,我都有认真学习,但谁人不知,课本中学到的都只是些皮毛。

大一大二时,我一直天真的以为,只要学习好,就能实现自己的目标。

还记得,大一下学期,我们专业开了一门课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主要目的,其实就是以PPT的形式展示自己的规划。在PPT中,我说到,我没有考研的打算;我说到,从入学时,我就知道,学校要把我们培养成应用型人才;我说到,我要好好学习,要让自己每门课程都不低于85分。(但还是有些科目没有达到)

我是一个特别喜欢做规划的人,当然也借这个机会,对自己未来职业方面有了些许期待。

直到大三时,我渐渐发觉出自己的不足,离我自己想象中的水平还差很远。

大三上学期,还有一门课-《国际贸易实务》,算是开启了我决定今后考研的第一道门。

这时候室友们讨论的中心已经变成了你考哪个专业,那个学校,你们分数线多少,报录比多少,难考不难考?

但其实讨论了整整大三一个上学期,都没能讨论出什么结果。

有些事情,不到时候,自然结不了果。

所以,我并不是特别鼓励,从大一就开始准备考研。

最舒服的状态应该是什么时间就该干什么事情。

大一,我们是脱离高考的小野马,就该轻轻松松的学习,快乐的玩耍,最大的任务是不失掉学习的状态。

大二,加入学生会,参加社团,成为干部,成为班委的,都会忙起来。此时更应该平衡学习和学生工作。不要因为有个一官半职而懈怠学业。当然,没有参加这些的,尽量尝试着去参加不同的比赛,尤其是具有全国性的。不是为了争什么,或者得个什么奖。只是说接触的越广,越多,你就会慢慢发现自己热爱的。

大三,学习任务加重,大部分人又要出去做兼职,找实习。其实,这个时候,差不多就能够确定是考研,继续升学,还是毕业后找工作,踏入社会。

大四,这是大学中最忙碌的一年。个中滋味,到时自然懂得。

所以,合理的时间安排,适当的中短期规划,就显得格外重要。要不然,就会觉得自己一步步被绑架到就业的位置上。

大三上的寒假,我也一直也在关注院校、专业、报录比的情况。但是,并未起到什么真正的作用。

因此,我从大三下学期刚开学,正式开始做一些考研准备。具体包含三个方面:

一、考不考数学?

这个问题非常重要。如果考数学,可能意味着要更辛苦,更烧脑,掉头发,可能也会时常感到绝望。

本科数学的学习,我算是比较用心了。但跟考研的数学相比,根本不算什么。

但我还是想考数学,我觉得我可以。因为不考数学的话,可能专业就比较局限了。比如,会计,法律,管理类的。

不是我喜欢的,再简单,我也不想。

是我喜欢的,再难也要争取。

这一直都是我的人生准则。

既然决定了考数学,那么最重要的问题就变成了,怎么学?报班?买网课?跟哪个老师?买什么书……

从室友口中得知,基础不好的可以跟考研。这个老师非常重基础,而且一步一步带着走。讲课也不是很快,完全跟得上。

也有室友说,跟考研最好。考研老师严肃的讲课中不失幽默的气息。很注重方法和技巧的总结。每年都能带出很多高分。一直跟着他准没错。

这才发现,我的准备工作做的远远不够。连各个老师,都不知道,讲课风格,特点,注重什么的这些都不清楚。

所以,学长学姐们的经验才显得格外重要。

了解到这些之后,我给自己的定位是,基础差,需要打基础。

因此,我是从买课本开始,看课本,做书上练习题开始。很多人觉得没必要,事实上,之前的每一步都是为以后铺路。你在三四月做的事情,到七八月自然会有答案。

但其实课本和课后习题看的差不多的时候,我还没有买其他比较重要的考研参考书和练习册。

但就在这个时候,班里同学决定不考数学了,考法硕。就问我要不要他的数学参考书和练习册。我正好也没有,就买了。

买的是考研团队的《复习全书》。然而,却跟着考研老师打基础。

所以,前期,了解的太少,仿佛是被别人推着走。

之后,也是自己慢慢一步步摸索,在数学上下了很大的功夫。没有一天不学数学。

大三下学期课比较多,每天用在数学上的时间基本上保持在三、四个小时左右。

到暑假7-8月,时间比较充足。每天上午8:00-11:30,下午2:00-6:00,有时晚上6:30-8:30,都是我用来学数学、听课、记笔记、复习笔记、做题的时间。

以我现在的经验来看的话,对于数学的学习应该做到这样:

第一种情况:基础好(全程跟考研即可)

1、三月到六月—基础阶段:

考研36讲+跟视频+做配套练习

2、七月到九月—强化阶段

考研的闭关修炼+跟视频+做配套练习(最重要的是总结)

做题:考研的1000题(每天都要保持做题+注意做错的题)

3、九月到十月—巩固阶段

做题:考研1000题,没做完继续做

做完刷第二遍+注意方法和技巧+以及题型总结

闭关修炼一定要复习巩固熟悉知识点

4、十一月到最后—冲刺阶段

考研真题大全解(先套卷练习,然后再专题巩固)

时间充裕可以将最近几年的卷子多练习几遍(摸清出题套路和趋势)

进入十二月,可以考虑模拟卷

(前期难度和计算量都会比较大,莫灰心,放平心态

后期难度稍降,主要是为了增加信心,千万不可掉以轻心,仍然需要每天复习知识点更要注意以点带面的剖析题目)

第二种情况:基础弱

1、三月到五月—基础阶段

高数,线性代数做课后习题

看复习全书(高数和线代)+做题(难度并不是很大,但有些有价值的题目可以扫码看视频)

跟考研基础视频课

2、六月到八月—强化阶段

复习全书接着看(概率论)

高数进入强化阶段:听考研+买讲义+做笔记(或者完全手写笔记,此法完全有效。我的高数笔记,完全自己根据课堂实录加做题总结)

线代强化:一定要听考研+讲义一定要买(因为考研讲课非常活知识点的连接无人能比)

1000题也一定要做+注意总结

3、九月—巩固阶段

概率论进入强化阶段:建议听考研视频讲解

1000题没做完接着做+做完总结+重做错题

强化笔记一遍一遍看

4、十月到十一月底

一本考研的真题大全解(按套卷做一遍)

考研团队的真题全真解析再做一遍(05年之后的),专题总结非常好

5、十二月

模拟卷做谁的都可以,但每个老师都有其出题风格。建议考研和考研的(计算量大,有助于提高计算能力)

最后将近一周多的模拟卷,建议李林的四套卷就可以

二、专业课的选择

我对于专业的选择,说简单也是挺简单的,主要就是看喜欢不喜欢。以前一直想着学金融,后来发现有点难,而且学校也确实给我们开设过《金融学》的课程,真的有点晦涩难懂。但是我却对于另一门课-《国际贸易实务》产生了非常浓厚的兴趣。

所以,不要荒废大学的课程,每一门课程可能都跟你的未来息息相关。也不要小看任何一门课程,它也许会成为你今后求职路上的一个必备技能。

但是,如果给大家一些经验的话,那还是要多方面考虑。喜不喜欢,专业前景,毕业后去向,学费,分数线,好考不好考,竞争压力大不大,专业课压分不压分,与自己的职业规划是否相关……这些都要通盘考虑。

最热门的专业,尽量不要选。除非你能保证自己能比别人付出的多,比别人准备充分。

最冷门的专业,也要慎重考虑,因为它意味着以后就只能走着一条路。

不冷不热的专业,更要注意与此专业相关的书籍、资料、练习题甚至是考上或者没考上的学长学姐,这些都是关键。

说到这个专业,我选择的是国际商务专业。既是我喜欢的专业,而且西交大对这个专业课也不压分,难度不大,计算题也只占十分而已,比较简单。这些都是我从一个考上的学长和学堂机构辅导机构那里搜集到的信息。

当时,也试着在闲鱼上搜集了一下有没有有关的学习资料,就看到了这位学长转手专业课资料。他考了380分,我觉得很高了,那时候对于这样一个分数都觉得是难于达到的。后来联系到这个学长,并且加了他的微信,中间向他咨询过很多次,都给了我很大的鼓励和帮助。

他是西北工业大学考到了西安交通大学,我知道后,心里其实有点失落。觉得我要考的话,差距还是挺大的。

但是,之后参加复试的时候,也了解到有很多人都是来自本校,西北工业大学,郑大…但也不乏像我这样来自普通二本的考生。

很庆幸的一点是,西交大不会歧视双非跨考生。从这个方面来说,也增强了我很大的自信心。

所以,紧接着就来谈第三个问题。

三、学校的选择

正如我提到的那样,西交大不歧视二三本的学生。只要初试分线达到院线,都能参加复试,面试顺序随机,题目随机。老师不知道你考多少分,不知道你来自哪个学校,甚至不知道你是谁。所以,初试过了第一关,复试对我们来说也显得更重要。

每个院校的初试复试比例,各方面的分数加权,都要了解清楚。

就像西交大,我所考的经济与金融学院,复试总成绩(按百分制计算)=专业课考核(30%)+英语听力和口语测试(30%)+综合面试(40%)

总成绩(按百分制计算)=(初试总成绩/本专业最高成绩)*100*50%+复试总成绩*50%。

也就是说,初试,复试都显得很重要。

而有些学校,初试成绩占比达到了总成绩的70%,那初试就一定要拼尽全力。

我准备的时候,也没有考虑那么多,只想着要尽力,我还差很远。我多努力一点,就离西交大更近一步。

学校的选择还要考虑一下地区。比如兰州大学,因为是B区,所以前几年分数线要比A区的低,但近年来,报考人数有所增加,所以分数也在涨。虽然如此,兰州大学相比于其他985,211高校相对来说好考一些,另外还会招收大量调剂。

与此相比,北上广地区的高校即使不是985,211,也相对来说难考一些。毕竟地区优势吸引了大量的考生。

选学校,还要考虑,学校是否保护第一志愿。有些学校往往不保护第一志愿,会让第一志愿考生和调剂生一起参加复试。有些学校甚至会捡漏,迟迟不复试,等着那些落榜第一志愿的优秀考生能到调剂到这里来。

西安交大,是不接受外来调剂生的,也就是说非常保护第一志愿。一般在进行完各个专业的复试之后,立马出拟录取名单,未录取的考生,可以进行院内调剂。

这也是比较好的一个方面。

实话实说,我当时报考时,这些都是没有考虑到的。甚至连西交大近年来报考人数屡创新高,突破两万,这些我都不曾知道,也是到后来也了解到相关资讯的。

从某种方面来说,这也可能是我能够一直坚持下去的原因吧。不知道有多难,就不会想到放弃。最怕的就是战还没打,士气就弱了。

以上说的都是考研前期最应该做的一些准备。如果你是已经在备考,那这些工作你做了也好,没做也罢,就继续按照你的步调走就好。如果是准备明年备考,那这些问题有足够的时间让你了解清楚。

有人问我,你真的只准备了一年就考上了西交大么。

我只能回答,确实是的。从19年3月中旬正式开始,到12月20号结束。

那接下来,说说我这一年是怎么备考的吧。

三月到六月初,一边学数学,一边准备翻译证。因为想学英语翻译,所以对于考研的英语就还没开始。

前期三月到五月初,一直都还是7点10分左右起床,到图书馆正好八点左右。预约个座位就可以开始学习了。有时候早上第一节有课,就提前个一二十分钟,先去图书馆预约个座位,免得到时候没位子坐。

大三上学期,课程也比较重要,两科冷老师的课,不敢懈怠。

除去上课时间,取消了所有的娱乐时间,中午我会回宿舍睡个十几分钟的觉,然后赶紧跑回图书馆。我从初中开始开始中午就只睡十五分钟,所以中午对我来说不算是难熬。晚上学到10点10分左右回宿舍。

一天算下来,能为考研准备的时间大概在每天四、五个小时。花在数学上至少三个小时。

到五月中旬左右,图书馆的位置就不够用了,我们也起的越来越早了。甚至图书馆开门时间也提前了将近一个小时。原因是专升本6月8号考试,不得不冲击了。

早上六点就起,到图书馆还不到六点半,就已经排到了20米之外了。快上课了,才能预约到座位是常有的事。

不过,还好,在排队时候,今早的晨读任务也就已经完成了。时间没有被浪费,这是最重要的。

到六月中旬,学校图书馆要搬书改造,大部分的位子都不能再使用了。

我整整一箱复习资料,搬回宿舍。

室友们都在找了自习室。

没有合适的地方学习,真的很苦恼。最终也在宿舍旁边租了自习室。虽然贵了点,但是挺好的。我来的最早,走的最晚,负责人就把钥匙给了我。

从六月底到八月底,这段时间都在这个自习室度过。

我特别感谢这间自习室,人不多,位置足够大,纯净水永远够喝,空调从不间断,前台还有沙发累了可以去坐会。这里的人也都很安静,从不打扰别人。

只有一次自习室断电了,所有人都走了,我不知道该去哪里。就留在这,拿着宿舍的充电小台灯,一直学数学,汗流浃背也抵不过不敢浪费时间的恐惧。

这两个多月的时间,每一天都过得很充实,很满足。

早上六点20到自习室开门,把门打开,散散味道,接点水,拿着饭和晨读资料去东明一楼读书。暑假真的是考研人的黄金期,没有学业任务的负担,没有闲杂人等的扰乱,没有嘈杂不听的闹市街道,有的就只是一个个为了考研而马不停蹄的以苦作乐的我们。

读完书大概七点50左右,把自习室垃圾倒一下,上个厕所,回来正好八点,开始学数学。

上午听完数学课,做完笔记,还要复习一遍,有时间会再做几道题,没时间,就开始做英语阅读。做完阅读,再修改完,分析完,差不多就已经12点半左右。这时候就可以去吃午饭了。

从开始考研开始,几乎从没有吃过准点的午饭。时间早了,我的任务完不成。时间合适,买饭的人又多,所以,所幸就推迟吃饭时间。后来就慢慢习惯了。

有时候做数学题比较难,一直到一点半才完成任务,再吃午饭,这种情况也不在少数。

暑假心理上可能可能轻松些,但生活中,有点苦不堪言。

食堂不开门,小吃街只有几家卖饭。我胃不好,不能吃太油腻的东西,炒米更是难以下咽。一个暑假,最厉害从105斤瘦到过88斤。自己也很害怕,但是吃点好的,点外卖,去大学城吃,哪一个都嫌浪费时间。

深处那个时刻,吃饭永远也不是最重要的事情。

暑假期间,几乎没有睡过中午觉。

也不知为何,就连那十几分钟的时间也感觉能决定我的未来。

吃完饭,就开始听英语翻译,作文课程,记记笔记什么的。

下午两点左右就又要开始了数学的听课、记笔记、复习、做题。

晚饭有时吃,更多时候吃点水果,实在是没有胃口吃饭。专业课还没背完一遍。

得趁这个时间背背专业课。

我的专业课不难,就是背的一些理论。对我来说不是难事,因此没有前期没有在专业课上花费大量时间。

暑假就是这样一天天过完的。

8月31号给自己放了一天假。什么也不干,就是和室友一起吃个饭,逛个街,和男朋友看个电影。

但是眼瞅着开学,学校新图书馆还没有完工,老图书馆位置也不够,我是真的累了,不想为找位置奔波了。

因此,就又找了另一家自习室。也花了不少钱。

舍得,有舍也有得。这个道理,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

虽然在自习室,确实能够保证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但是,开学了,少不了老往学校跑。

甚至连路上回来的时间都要考虑在内,早上买饭也不那么容易了。

有好多课,我都逃了。

真的很抱歉,各位最后一年教我的老师,我对你们始终怀着深深的歉意。

但是,没办法,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尤其是,大四上的后半个学期,课更是很少去上。

但也免不了有时候老师会生气,紧急签到,于是匆匆从自习室跑过去。

还有一次,大课间休息,去外面背书,背的久了些,但还没有上课,可回来时老师已经签完到了。我跟老师解释,老师不听,说记我迟到,我一直请求也没用。其实,这不算什么,但就是感到委屈和心酸。我只是想多背两分钟的书,确实没有别的意思。

但是,还是要感谢那些理解我们这些考研学生的老师。感谢你们对我们的理解,忍让与期待。

接下来说一些我对于考研英语二的备考经验。

我从五月底才正式开始英语二的复习。因为是考英语二,所以可能简单一些,没有很让我苦恼。而且本身我也比较喜欢英语,所以每天学会英语几乎是我唯一的放松时刻。

之前说到过,我前期在备考翻译证,所以只背了考研英语的单词。

六月份翻译证考完之后就一心一意的开始备考英语了。

每天我都会做阅读。我做阅读其实没有方法和技巧,只是能看懂就行。我把完型也当做阅读。对我来说,没差,甚至可能简单些,有时候只需要7-8分钟就能做完。

我当然知道英语二简单,但我不是很满足。因为我知道,以英语二的标准去要求自己,我最多就是能考个70分。

所以,六月到八月底,我一直做英语一的阅读,确实比较难,偏学术,而且生词很多,长难句也多。也正因为如此,后来我再做英语二时,容易的多,20个阅读基本上保持在错2个左右。

一份卷子,其他主观方面的题也同样重要。翻译,大作文,小作文这些,我也是早早准备了。翻译还好,作文确实挺麻烦的。我从七月中旬开始,就每天看1-2篇大作文和小作文,从未间断过。之后到九月份时,开始听一些老师的作文课程,记了笔记,时常复习。

十月份开始自己总结小作文模板。

十一月份总结大作文模板。

十二月,每天背诵,默写自己总结的句子和框架模板。

记得最后考试时,英语二的大作文是介绍一个旅游景点。不得不说,在我的预测之内,正好背过王江涛老师的那篇描述西安旅游景点的文章。又刚好,复试时,导师也问我对西安了解多少。

一切仿佛冥冥注定。

如果说要给考研学生的英语备考经验,我觉得可以这样安排:(英语二)

1.三月-六月:

单词过一遍+长难句视频课听完且每天至少练一句

2.六月-九月:

单词一遍+长难句每日练+1997年~2004年阅读+英语一阅读(提高速度和准确率

)+翻译(听课、记笔记、复习)+作文(听课、记笔记)

3.九月-十一月:

单词一遍+英语一阅读每天做+英语二按套卷做一周一套(留两三套不做)+练习英语一翻译+看作文书(总结模板)

4.十二月

背诵常用单词+英语二套卷(最后两三套)+背作文模板

ps:英语部分,是我认为坚持的最好的,可能是因为本身喜欢英语的原因,所以,日常学习英语对我来说都是一种放松。大部分人英语学不好,根本原因其实不在方法,在于喜欢与否。如果不喜欢,辅导机构也救不了。不管之前喜欢与否,既然决定了考研,就必须喜欢。而且脱离一定英语基础的技巧和方法都不可靠。

除了喜欢,坚持也很重要。

背单词真的是一件枯燥的事情,所以,我会选择不同的单词书,恋恋有词,题源报刊7000词,红宝书精缩版,每一本都背过两遍以上。除此之外,这些单词书,我手机上还有PDF版,以防万一。

公共课还有一科政治。说难也不难,但要说简单,想考高分也并非易事。

但是一定要知道的一点是,如果总分过了初试分数线,但是单科没过,可以申请破格录取(当然决不能是专业课)。但是,如果政治没过线,也几乎是与今年研究生无缘了。

对于政治的学习,也不必太过紧张。

大概七月份开始准备就已经很早了。

我前期就是没有任何打算,进入七月份才有了以下安排:

1.七月-九月

考研《精讲精练》+考研马原部分基础课+《1000题》配套练习

2.九月到十一月

考研强化课+二刷+知识点的熟记背诵阶段(用书-考研的知识点背诵手册)

考研陆寓丰的冲刺背诵手册(总结的易混知识点,专题总结,非常好)

关注考研的微信公众号:考研政治考研(有做真题部分,完全手把手带领做真题,解析真题)

听考研团队的框架图串讲课

3.十二月

做一些模拟卷的选择题部分+考研的八套卷(只做选择)+考研四套卷

ps:关于政治,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心中有框架。因为内容很多,不注重前后联系,会很吃力。我从网上打印框架图,每次学完之后,就会对照框架图,再回忆一遍。回忆,复习,是很有用的学习技巧,但很多人只想往前走,不愿意回头看,怕浪费时间。而框架图不必你掌握所有的内容,对知识点有个基本的了解就可以。

前面数学,英语,政治都有说过,最重要的还是专业课。

每个人的选择不同,相关准备也会有所差别。但是一定不要忘记,考研中最神奇的存在就是考上或者没考上的学长学姐们。他们绝对是宝贝一样的存在。即使,可能会破费一番,也千万不能舍不得。考研路上,有个明确的指路人比什么都重要。更何况,还有一些不外泄的真题资料或者试题汇编什么的。这就相当于给自己的选择再加一道保险。

我的专业课相对来说,确实比较简单,而且侧重性很强。熟背相关理论,会分析案例就可以。但是之前准备专业课除了一遍一遍看书,就是背书了。做总结,按题型分类背诵内容做得比较少,甚至连计算题、英文名词解释什么的都没注意过。直到11月初,男朋友帮我在网上找到了学堂这个比较有针对性的辅导机构。并不是很大的辅导班什么的,就只是由一些考上西交大的学长学姐们组织起来以帮助想考西交大的学生们的一个小型的辅导机构。

原本我以为只有像考研、考研、有道、考研这类辅导机构才能给考研生很大的保障。事实上,并不是这样。只有考上的学长学姐,才能真正体会到学习中的重难点、对考研有清楚的把握,深谙我们内心的苦涩与挣扎。而且,学堂到最后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不仅是在专业课上精心编制了考前的框架资料和真题解析课程、模拟卷、答题卡的练习和作答内容分配……在数学、英语、政治方面,甚至是考前的心理建设、要准备的东西、怎么安排住宿、临考前的放松与状态回笼……

以上都是一些备考经验之类的。

这一年,我收获得远远不止这些。还有更多感悟与体验,让我觉得可以受益终生。

而且分享感悟也是一种激励自己要继续奋力前行的方式。接下来就是我的个人感悟部分:

一、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成功真的是会留给有准备的人。

我很胆小,怕自己有什么没准备到,一有时间就搜集各种资料,参考书,数学公式,框架图,作文模板……我会尽力做到所有人能做到的一切,还有别人不能做到的。我希望能做到十足的准备,这样心里有底。复试时,我也准备了导师可能会问到的所有英语问题,总结下来一共是78个问题,每一个问题都有我编辑好的回答。综合面试和专业课也是这样,我能想到的,了解到的问题都总结下来。事实证明,多做准备,确实有用。一步一步引导导师去问我准备好的问题的感觉真的不错。

但我也有没有没准备好的时候。初试专业课的考试基本上就是不停的写字。考前,我从来没有模拟过一次,只知道总共16页白纸,写够14页就差不多。考前,我在答题卡上分过答题区域。却一个字都没有写过,因为觉得太浪费时间。结果,考试时,把握不好自己的写字速度和进度。一道5分的名词解释,我写了半小时,整整一页。后面的题分值很大,却时间很紧。10分计算题,三分钟写完;最后30分的案例分析,只用30分钟就写完了。还有一分钟的时候,还有15分的题只字未动,实在没时间了。

所以,不管做什么事情,都应该做足准备,这样剩下的才能交给命运。

“不打无准备之仗”是我对自己的要求,也将成为我今后行事的准则。

但是有些稍纵即逝的机会还是要把握的。万事都做好准备,并不表示泯灭自己临场发挥的能力。

二、成功=才气+运气+力气

才气代表的是与生俱来的天赋,力气是自己的努力,运气是最不可控的。

我没什么才气,从不奢求运气,唯一能依靠的只有力气。只有自己不断努力,才能让目标更加近在咫尺。

努力到什么程度?

到你觉得可以完全不用依靠运气也会成功的地步。

没有任何一种成功是不需要耕耘的。

如果有,那可能是梦还没醒。

如果尽力了,那运气也会帮你。

请相信,越努力,越幸运。

我每天第一个走,最后一个回,不看剧,不玩手机,连休息也要回忆刚刚学了什么。

但可能我努力的还不够,我仍然觉得,是太幸运拯救了我。

三、心态稳定,脚踏实地永远是最可靠的学习方式

我在考研的一年,心态及其不稳定。前期没报名之前还好,每天斗志昂扬,一点一点啃要复习的内容,从没想过自己考不上。有一种盲目的自信,感觉自己可以。之后报了名之后,心里却仿佛压了一块大石头,总感觉那么多优秀的学生,我怎么能考的上。甚至当时还想过放弃西交大,换另一个学校。可是不甘心,不服输的性格让我把要退出的脚又收了回去。我开始更加努力,更加合理安排时间,安排复习计划,训练自己的答题能力。心里乱时,我告诉自己,我多背两遍书,多做几套题,多用点时间,精力再集中一点,就能赶得上。

保持一个稳定的心态,脚踏实地的走好该走的每一步,把烦躁、焦虑、不安、恐惧统统抛掉,让自己没有时间去思考这些。

四、计划是一定要有的,但一定要注意随时调整

我特别爱做计划。

考研开始前,我就给自己定了分数目标:375=120(专业课)+110(数学)+70(政治)+75(英语二)

后来发现这个分数还是不保险,又改了一些:380=120+115+70+75。

又根据这个目标,画出每个科目该达到哪种程度的蓝图。

紧接着,又根据设计好的蓝图,安排近期一些笼统计划。

根据近期要达成的目标,每天早上晨读完确定今天的学习任务。

就这样一环套一环,不断的向着目标前进。

但我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如果安排好的计划没有完成,我会特别懊恼,很烦躁,很无助。

不过还好,这时候,我会放空自己,然后重新安排计划。安排完之后,就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做了。

我觉得有时候行为上比较迷茫,都是因为没有做好计划导致的。合理的安排,适时的改动,才能决定接下来要走的每一步。

写在最后。

我希望自己是个聪明伶俐,悟性极高,学什么一下就通,爱笑活泼的可爱女孩。很可惜,我还不是,但我也愿意暂时做一个不太聪明,像溪水一样源远流长,慢慢努力,有自己的方向和理想,像清泉一样有韧性的女孩。

我对自己的要求一直是: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因为我觉得只有这样用心付出了,我才能对结果坦然面对。

面试时,我告诉导师,我对自己的目标就是希望能够成为一个不被时代抛弃的知识分子。

所以,一切又要重新开始了。

但是,我已经不再是从前那个迷茫的少年了。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