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重磅:【2020考研备考进度调查报告】 你的对手究竟学到了什么程度!

【考研2020考研备考进度调查】截至5月28日共收到有效问卷8678份,感谢小伙伴们的热心参与!

现将【考研2020考研备考进度调查报告】干货奉上,希望对20考研er有帮助。对报告内容有任何疑问,欢迎评论区留言。

一、考生基本信息

① 【女生成为考研主力军】

本次问卷调查中,20考研er中女生占比高达61.2%,女生渐成考研主力军。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女生选择考研呢?

首先,部门公司性别歧视现象依然存在,女生可选择用知识武装强化,通过研究生学历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

其次,越来越多的女孩子选择读研来充实自己,提高个人知识、文化素养。

并且,很多高校的学工办曾经做过考研方面的调查,他们发现,女生在考研备考过程中普遍比男生认真、刻苦,并且有很好的毅力。

而考研科目中,尤其是公共课英语和政治,女生的记忆、理解能力明显高于男生,存在某些优势。

② 【绝大多是考生是首次参与考研】

本次调查中显示,82.1%的20考研er都是首次参与考研。

对于网上盛传的,上岸生中少有一战生的传言,完全可以忽略!

绝大多数考生对于考研这场战争都是新兵,最后能够帮助你取得胜利的就是你付出的努力,越努力越幸运!

③【双非院校占主流,二本排第一】

本次对于考研er出身院校调查中显示,双非二本考生占比最大,出身985/211的考生占比加和仅为16.3%。

本科出身一般的小伙伴们不需要过于担心考研歧视的问题,毕竟名校出身的考生占少数,共同竞争的大部分考生都来自于双非院校。

现在要做的就是全心全意把初试复习好,为初试做好准备,与其担心自己因为学校会不会受到歧视对待,不如全力提高初试的成绩,为复试做好铺垫。

④【报考专硕的比例较往年

增大】

本次调查中显示,有意愿报考全日制专硕的考生已达到45%,与全日制学硕的占比仅差8个百分点。

从“十二五”规划开始,教育部即提出积极发展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且在招生名额上有所倾斜,专硕规模扩大是必然趋势。

从近些年政策和学校的发展趋势来看,2020年的专硕招生数量会继续增加,扩招规模比较明显。

伴随专硕招生人数不断上升,学硕的招生名额逐渐减少,推免生也是越来越多而且更倾向于学硕。

尤其对于那些有志于报考北上广一线地区的985、211的同学来说,无疑加大了难度。

与以培养教学和科研人才为主的学术硕士不同,专业硕士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并适应特定行业或职业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

专硕竞争日趋激烈,报考难度明显提升。

近五年来报考专硕比例节节攀升,单纯为了容易而报专硕的时代已经结束了,部分院校的专业甚至出现了专硕分数线高于学硕的现象。

二、择校择专业情况

①【半数以上考明确了目标学校或专业】

研究表明,目标越明确,努力的效果越惊人。

从本次调查的数据来看,约55%的考生已经确定好目标学校以相关信息,约62%的考生确定好了目标专业与相关信息。

然而25%左右的考生虽确定了目标院校或专业,仍缺少全面信息支持。

众所周知,考研不只是一场拼搏战,也是一场信息战,对于某些重要信息的掌握,能够使备考事半功倍。

②【院校排名、院校资源(如学术讲座等、专业排名、备考难度等是影响择校择专业的重要因素】

院校排名对于考研er们是重要的参考因素,仅有1.09%的考生认为院校排名不重要,大部分考生倾向于选择排名靠前的学校。

此外,院校能够带来的资源也是多数考生认为重要的因素。在高等学府读研,不仅能够提供知识财富,还能带来隐形财富,例如,名人讲座、校友人脉、大厂的招聘会等。

近六成考生认为目标专业排名也是一项重要的因素。或许某些院校本身在全国排名并没有那么靠前,但是某

个专业学科评级a+,对于渴望在该专业深造的考生而言也具有强烈的吸引力。

在众多参考因素中,认为备考难度非常重要的考生占比最高。

拥有远大理想的同时,脚踏实地也非常重要。了解目标院校或专业的备考难度,衡量自身水平,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更有利于实现目标。

③【提高自身竞争力是考研的主要原因】(此题为多选)

对于85%的考生而言,提高就业竞争力,离开校园,走向职场时能够获得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是考研的主要原因。

部分专业的本科学历在求职市场并不具有竞争力,只能选择读研获得研究生学历来得到工作机会。

此外,为了进行深入的专业研究和名校情结而考研的学生也占有一定比例。

为了满足家人期望、男/女朋友的考生占比不高,仅为28.2%和9%。

三、备考情况

①【考研是一个人的战斗】

考研就是在小黑屋里不停的洗一件你永远不知道是否洁净的衣服,直到你走出房间的那一天。

那么你需不需要房间里有其他人呢?

数据显示,近六成小伙伴选择了孤军奋战,35%的考生选择和研友一起奋斗。

对于不同考生、不同类型的研友起到的作用也不尽相同,一个好的研友或许使你事半功倍,相反或许使你事倍功半。

考研路上,谨慎交友,对于动不动call你开黑的朋友,答应帮帮,坚定的say no,好嘛?

②【近四成考生准备考研不超过1个月】

截至目前,已有11%的小伙伴准备考研6个月以上啦。给这些小伙伴鼓鼓掌~

不过近期才开始准备考研的小伙伴不要慌,数据显示,近八成的小伙伴都是从2、3月陆陆续续开始准备考研哒,只要小伙伴按照自己规划好的考研路线,踏实地前行,一定能成功哒!

不过还未开始准备考研的小伙伴就要抓紧时间啦,马上备考的黄金时间——暑假,就要到来啦,早做准备暑期才能更好地备考呦~

③【62%的小伙伴不能完成每日计划】

超过60%的小伙伴的计划每日变动,偶尔不能完成。

这样的小伙伴们要反思一下啦,是什么导致每天完不成任务的呢?

找到原因,才能更好地进行下一阶段的复习呀~17%的小伙伴已经做好计划并且准备充分啦,帮帮在这里为你们鼓掌加油呦~

还有20%的小伙伴处于迷茫期、没有计划,是什么让你们感到困惑呢?可以让帮帮了解下嘛?在回复区留下你的疑惑,帮帮会尽力帮你们哒~

四、复习状态

①【当前阶段英语学习更受到考生的青睐】(此题为多选)

对于日常积累很重要的学科——英语,六成考生在当前阶段都开始了英语的学习。

其次,四成考生也开始了数学的学习,专业课紧随其后。

目前阶段小伙伴们对于政治的学习并不看重,仅有4.12%的小伙伴开始政治学习。

②【考生对各科目进度的满意程度】

截止目前,大多数小伙伴已经开始了英语的学习,但是只有21%的小伙伴对自己目前的英语进度感到满意。

而政治的学习有70.45%的小伙伴还未开始。

对于目前数学和专业课的复习进度不满意的考生超过50%。

所以对于当前学习进感到不满意的小伙伴要思考下原因,并对学习计划进行合理调整呦~

③【大多数考生每日备考时间可达5小时】

调查显示,8.17%的小伙伴每日备考时间超8小时,给这些小伙伴点个赞!

每天备考时间也达到了6-8小时的小伙伴占21.69%,每天备考4-5小时的小伙伴占32.54%。

可见,大多数小伙伴每日备考时间可达5小时,而约80%的小伙伴准备时间都不超过3个月,备考初期能维持住学习时间并高效利用的话,绝对会收获满满呀!

④【约70%考生选择独立学习,不报班】

约70%的小伙伴选择了不报班,全凭自己,18%的小伙伴只报了某一科的辅导,只有12%的小伙伴报了全科的辅导班。

⑤【超六成考生认为视频资料利于学习】

对于自学的小伙伴来说,有效的资料是学习的利器。

64%的小伙伴认为,相比书本材料,各大机构网课的视频资料更利于学习。

通过教师的讲解,更利于小伙伴理解、消化知识点。

五、各学科复习进度

①【英语复习进度】

数据显示,目前9成考生都开始了单词的背诵,单词是英语重要的组成部分。

看不懂单词就会造成在阅读时有如下的体验“我们知道傡彚槩滼鞷是非常重要的,但是雫寬褲,所以我们要嘑傡彚槩”。

这种痛苦的感觉帮帮希望每位研研都不用体会,所以背考研单词真的很重要!

对于长难句和阅读练习大约一半的小伙伴都未开始,帮帮在这里建议这些小伙伴,背诵的单词投入长难句和阅读中练习会掌握的更牢固呦~

在众多背单词方法中,单词书和app配合使用的小伙伴占比最大。

但是目前七成小伙伴都未完成第一轮英语单词的背诵,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呀~

②【数学复习进度】

已有四成小伙伴开始了数学的学习,备考数学的研er们中只有5%是此前从未在专业中学习过数学的。

但是仍有75%的小伙伴认为数学有难度,可见数学仍是需要小伙伴们认真对待的学科呀。

目前大多数小伙伴将数学学习精力放在了视频课程以及课本与习题相结合上,书本与视频二合一的方法或许更适合小伙伴学习数学。

(此题为多选)在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极大多数小伙伴选择了翻看答案和自己研究。

而主要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是对知识点的把握。

帮帮认为,当自己独立解决一个问题的过程中,巩固并强化了知识,培养并提高了思考能力,是一个非常有益的事情。

但是,对于一个问题的钻研时间要适度,当你认为花在这个问题的时间过长时,可以和研友或者老师交流下,或许其他人的一句话就能够点醒你想了很久的问题。

③【专业课复习进度】

虽然三跨考生比比皆是,考研选择坚守本专业的考生依旧是考研er的主力军。

选择本专业考研的一大优势是在备考专业课时相对容易,很多课程在本科时有所涉及。

然而,不同院校对于同一学科所用教材、学习侧重点不同,仍会存在不小的备考难度。

约70%的小伙伴认为,专业课有难度,并且半数小伙伴认为对知识点的把握影响了解决遇到的问题。

(此题为多选)当专业课的学习遇到问题时,多数考生也倾向于采用翻看答案和自己钻研的方法解决问题。

封面来源:摄图网

非授权请勿转载

你的考研进度怎么样

欢迎评论区留言

在看点这里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