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考研成绩的公布,有人顺利过线得以继续投入到下一阶段的紧张备战工作中;有人遗憾转身只能考虑新的人生选择。和考研学子们的经历不同,有这样一群人早已拿到了保研资格,顺利迈入研究生学习生涯的大门。来自兰州大学2017级人文萃英班的董雅玲就是其中一员。

自律为桨,助力前行

身处高手如云的人文萃英,她是同学们公认的学霸,不仅斩获国家奖学金,而且通过四年的努力,如今她已通过了北京大学法学院考核,即将成为一名法律系的研究生。回望大一至大三的生活,董雅玲提到最多的词是充实和多彩。但对于熟悉她的人来说,在这充实和多彩的表象背后,是她对知识的求知欲、对学习细心缜密的规划、对生活的热情和始终如一的自律。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是董雅玲本人的真实写照。从大一开始,她每天都会坚持两件事:跑步和11点睡觉6点起床。从刚开始的困难,到后面的习以为常

,晨跑已经成为她的习惯,不知不觉中,万里路早已在一个个早起的清晨中累积而成。

在没课的时候,图书馆就是董雅玲最常去的地方,每次借来的书她都会督促自己在一周内读完,即便是在假期,她也能够坚持着一天一本书的阅读量。为了让读书变得更有价值和意义,她不仅定期和朋友相互讨论阅读心得,还创建了一个公众号并常常更新随感。

用高度的自律来缓解成长路上的迷茫,最终攒下足够的积累并将之化作自己的砝码。董雅玲以自律作为前进的船桨,如今这艘满载梦想的小船将再度起航!

热爱为帆,指引方向

从自我出发的求知渴望和对专业的热爱是董雅玲不懈学习的动力。在大学期间,董雅玲公费去到台湾大学交流,除了认真修习台大的课程以外,她还常常到中研院听自己感兴趣的讲座,到台师大去参加研读小班。

其中陈惠芬老师开设的《精英与现代中国》最令她印象深刻——在那里,耄耋之年的老人和朝气蓬勃的青年的身份都是学生,他们常常为了一个迸发的灵感而喜悦。这种开放的学习环境和人们纯粹的求知热情感染了董雅玲。在台湾学习期间,她习惯于将所思所想以笔记的形式呈现出来,在动笔的过程中静下心来找寻知识与思维的妙处。浓厚的求知热情与高完成度的执行力在成绩上给了她一张满意的答卷。她在台湾大学吴展良老师的课程《中国思想史》中取得了第一名,并且拿到了吴老师的推荐信。也是在这一时间,她发现了自己对新史学的浓厚兴趣,为后来的“政基金”项目《建构“时间”——1895-1937年知识分子的历法表达》打下了基础。

不仅热爱学习,董雅玲同样热爱着生活。她将生活中的美好细心捕捉收藏,无论是在澳洲还是在台湾交流,她都积极地与不同地区的朋友交流,感受风土人情的差异性和独特性。疫情期间,虽然无法出门继续感受外面的世界,但是她也通过观看纪录片、画插画、拍摄vlog等爱好,让平凡的日子里也能开出灿烂的花朵。

规划为锚,沉着稳健

做计划是董雅玲一直以来的必要准备。初入兰大校园,她对所学专业并不感兴趣,于是选择历史基地班作为自己的目标。进入基地班后,她阅读大量专业书籍,按部就班地提升自己的历史素养。

无论是向老

师请教还是自行收集信息,董雅玲总是善用外部力量去为自己的学习助力。保研初期,很多人会感到迷茫或是焦虑,但董雅玲却先将精力放在了查缺补漏上,到了后期再集中申请自己所心仪的高校。如今成为一名准法学研究生,她已经开始按照法考的模式进行学习。

或许计划确实没有变化来得快,但是认真思索后所做的规划能够给予董雅玲一种踏实稳定感,航行在逐梦的大海上,让她能够更好地劈波斩浪,以更加沉潜的姿态推动自己成长!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