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请问《通知》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出台的?

答: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

任务,这是我们党作出的又一重大战略决策。去年,中办、国办制定下发了《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提出了一系列引导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工作的政策措施。为认真贯彻落实好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我们8个部门一起在总结经验、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下发了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文件,这是我们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的一个举措。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的实施也是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一个具体行动。

问:当前,实施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有哪些重要意义?

答:首先,实施“三支一扶”计划,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现实意义。我们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还是在人才。但是,从当前实际情况看,农村基层人才匮乏,素质需要提高,特别是在农村急需的教育、医疗卫生、农业技术等方面表现更为突出,在有的地方已成为农村发展的瓶颈。可以说,解决农村基层人才匮乏问题已是迫在眉睫、刻不容缓。在这种情况下,实

施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选派高校毕业生支教、支医、支农和扶贫,将为农村输送一大批高素质人才,有利于改善农村人才队伍结构,促进农村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

第二,实施“三支一扶”计划,对于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具有长远意义。高校毕业生是我们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人才作用的发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从当前的实际情况看,对于相当一部分高校毕业生来讲,并不是无业可就,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需要大量各类人才,但由于这些地区待遇、条件、政策、工作环境和少数领导观念等因素,影响了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积极性。组织实施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采取优惠的政策,吸引毕业生到基层服务,并且坚持下去,将会大大拓宽毕业生就业的渠道。同时,有助于帮助大学生进一步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形成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良好氛围。

第三,实施“三支一扶”计划,对青年人才培养具有战略意义。大批青年人才的健康成长是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希望。因此,我们必须把培养和造就千百万高素质的青年人才作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点。实践出真知,实践出人才。实施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有利于让广大高校毕业生熟悉国情,了解民情,不断增强热爱农村、扎根基层、服务人民、报效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有利于让他们在艰苦的基层经风雨、见世面,丰富阅历,磨炼意志,提高能力,全面发展。

问: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总的来说,就是按照公开招募、自愿报名、组织选拔、统一派遣的方式,从今年起连续5年,每年招募2万名左右高校毕业生,主要安排到乡镇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时间一般为2到3年,工作期间给予一定的生活补贴。工作期满后自主择业,择业期间享受一定的政策优惠。从实施过程来说,主要包括组织招募和对大学毕业生工作期间的管理服务两方面内容。组织招募有一套详细的工作流程,即每年4月底前,各地收集、汇总、上报乡镇一级教育、农业、卫生等基层岗位需求信息;每年5月底前,各地根据下达的招募计划,采取考核或考试的方式进行公开招募;每年7月底前,派遣“三支一扶”大学生到服务单位报到。《通知》在对“三支一扶”大学生工作期间的户档管理、日常管理、考核管理和经费保障等方面都做出了详尽的规定。对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大学生,颁发由人事部统一印制的《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服务证书》,作为服务期满后享受相关就业优惠政策的依据。

问:参加“三支一扶”计划的大学生还将享受哪些优惠政策?

答:参加“三支一扶”计划的大学生除在工作期间享受一定的生活、交通补贴,统一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和住院医疗保险外,为了保证他们在服务期满后的平稳就业,《通知》从两个方面作出了明确规定。一是就业服务。我们鼓励“三支一扶”大学生扎根基层,并为他们继续留在基层工作创造条件。《通知》规定原服务单位需补充人员时,应优先接收他们;县乡各类事业单位,有职位空缺需补充人员时,也应拿出一定职位专门吸纳这部分毕业生。二是政策优惠。对服务期满自主创业的,可享受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小额贷款担保和贴息等有关政策;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三支一扶”大学生,报考党政机关公务员时,可以通过适当增加分数以及其他优惠政策优先录用;到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服务2年以上,服务期满后3年内报考硕士研究生初试总分加10分,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进入国有企事业单位时,由接收单位按照所任职务比照同等条件人员确定其职务工资标准,其服务期限计算为工龄,在今后晋升中高级职称时,同等条件下优先评定等。

问:就实施“三支一扶”计划,您对高校毕业生有什么希望?

答: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任务艰巨,意义重大。农村是广阔的天地,充满勃勃生机和无限希望。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去,是大有作为的。希望广大高校毕业生志存高远,抓住机遇,接受挑战,到农村基层去、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第一线去、到祖国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不辱使命,建功立业。(完)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