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为了提高就业竞争力、增加名校光环、完成学术理想、实现职位晋升,还是暂时躲避就业压力,很多学生报考随“大流”。致使考研大军不断壮大,报考专业呈现扎堆现象。

那么,哪些专业是考研“大户”?哪些专业最受小伙伴青睐呢?今天就结合数据库最新统计数据和万教研中心数据分析结果,为小伙伴们捋一捋那些考研专业“大户”。

一、医学类

1.专业

临床医学、中医学

2.考研原因

众所周知,医学专业本科阶段的培养时间一般是五年,但这还远远不够。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门类,除掌握基础医学知识外,还需要通过社会实践培养临床医学和医疗预防等方面的技能。

此外,医学类专业学生毕业后一般就职于医疗卫生单位、医学科研部门以及从事药学研究等。这些岗位与人的关系甚为紧密,与患者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因此,本科五年的学习时间并不多,只有读研深造才能走向精专,在医学类岗位上有所成绩。

基于此,大部分医学类专业学生毕业后会选择考研深造。

3.就业前景

从市场需求上看,科技的发展,新材料、新技术、新药品的使用极大程度地推动了医学的发展。与此相伴,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们的保健意识日益增强,对医务人员的需求不断增加。从就业形式上看,医学类专业的就业率在90%以上,就业前景还是很明朗的。

4.优选院校

(1)A类:上海交通大学

、浙江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复旦大学、北京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

(2)B类:中国医科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山东大学、重庆医科大学、第二军医大学、同济大学、郑州大学、武汉大学等。

二、工学类

1.专业方向

能源动力系统及自动化、工程力学、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矿物资源工程。

2.考研原因

工学类学生根据学历的不同,就业以后的薪资差距“判若云泥”。根据青塔数据库最新数据统计显示,“双一流”院校里,本硕博的薪资和学历成正比。

“双一流”高校2019届本硕博月均薪资

本科生和硕士生的薪资差距在3000元至6000元左右,相当于一个月的房租或者生活费!

3.就业前景

随着国家对新基建的重视,5G基站建设、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领域需要更多的人才参与其中。《2020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强调”两基一重“建设。在政策和市场的引导下,工学类学生的就业前景可见一斑。

4.优选院校

(1)A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等。

(2)B类:哈尔滨工程大学、浙江大学、天津大学、四川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燕山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

三、理学类

1.专业方向

材料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

以上两个专业方向,属于工学和理学均有开设的类别。

2.考研原因

气候变化、资源的有限性以及科技的发展,对材料开发和使用,环境保护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更注重实际问题的解决。而新材料的开发显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的实验和经验积累,这也是此类专业学生毕业后继续读研的重要原因。

3.就业前景

该类学生毕业后可以进入化学化工、材料、食品、环境、能源和分析检验等企业事业单位和行政部门进行研发和管理工作,也可以在高校和科研单位从事化学和应用化学方面的科研工作。

4.优选院校

(1)A类: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吉林大学、厦门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中山大学等。

(2)B类:同济大学、北京化工大学、郑州大学、山东大学、西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

四、交叉学科类

1.专业方向

生物医学工程、光信息科学与技术

2.考研原因

交叉学科是近年新设的考研第十四大学科门类。从就业前景上,交叉学科人才目前是市场急需的技术型、建设型、创新型高素质人才,是推动经济发展的稀缺型人才,在求职中备受相关行业青睐。因为学科交叉的原因,此类专业学生往往要学习两门以上学科门类的知识,要想学有所成,读研深造便成为更多人的选择。

3.就业前景

交叉学科培养的人才是跨学科的综合型、创新型人才,其就业方向非常广泛。既可以进入科研机构从事新材料、新能源、新技术的研究,也可以进入各大企事业单位从事相应职能的工作。

4.优选院校

交叉学科作为新兴学科门类,虽然各院校早已进行交叉学科的研究和人才培养工作,但目前还没有学科评估结果,故排名不分先后。

此类院校包括: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中国医科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同济大学等。

无论是哪类学科,学习时间的长短和专业精通程度是成正比的。如果你想成为专业“精英”,读研是必由之路!

Leave a Comment